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

芝加哥时间11月7日凌晨12点半,确定达到270张选举人票的当选门坎,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带着妻子与两个女儿走上V字型的蓝色舞台,接受众人的祝贺。

  “再四年!再四年!(FourMoreYear!)“台下万名支持民众的欢呼,响彻了整个芝加哥会展中心(McCormick Place)。有些人摇摆着美国国旗,更多人举起手机记录这个历史时刻。

  舞台后方,红色布幕拉开,电视屏幕播放着竞选过程中的记录影片,有奥巴马的竞选之旅、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学校与小孩的亲密互动、志愿者在竞选总部打电话催票、支持者在演说中感动哭泣、或是选民紧握着奥巴马的双手请托。

  “这场选举太累了,我们不需要太多激情的元素来庆祝胜选。”一位奥巴马团队的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介绍,“我们希望这场晚会充满感恩与团结。”

  四年之后

  同样都在芝加哥市,但四年前的胜选之夜,奥巴马在户外的格兰特公园(Grant Park)举行,当时有近25万人参加;2012年,奥巴马团队则选在较小的室内场地,芝加哥会展中心仅能容纳万名媒体与支持者。

  80岁的威廉(Sylvia William)和82岁的奥斯丁(Mary Austin)从芝加哥北边郊区赶来赴宴,他们放弃了每周二晚上的保龄球聚会,只为了再听一次奥巴马的胜选演讲。“今年的气氛更像一场家庭聚会。”威廉回忆,“2008年的胜选之夜像是摇滚派对,整个城市都疯狂了。”

  主办单位的温情理念体现在整场活动的各个细节。从下午4时开始,领有入场券的民众依序入场,他们的识别证上标示着可活动区域,从A到E五个区分别允许不同人进入,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空间让人走动。

  现场播放的是轻松的爵士乐,灯光微黄。电视屏幕上反复播放着竞选广告、奥巴马选前一夜在艾奥瓦州的感性演讲,以及米歇尔在民主党大会上的经典演说。

  晚间8点30分,电视屏幕分割成六格画面,分别转播CNN、FOX、CNBC等各大新闻台的选举播报。当罗姆尼以15张选举人票领先时,现场情绪变得十分低迷,站在最前排的民众,有许多低下头,双手合十祈祷。不过十分钟,电视上又出现领先局面,群众再次欢呼。

  到了9点30分,主持人上台带着全场唱国歌、并对国旗发表效忠誓词。主持人还要求民众牵起身旁人的手,一起向上帝祷告——天佑美国。

  当最新开票结果显示,奥巴马拿下摇摆州威斯康辛,以244张选举人票领先罗姆尼的188张,现场气氛更加沸腾。工作人员开始发放美国国旗,入场民众越来越多,欢呼声逐渐盖过了现场音乐。当选举人票正式通过270张的那一刻,许多人相拥而泣,或开始跟着音乐起舞。

  这种欢庆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午夜12点,全场逐渐安静,大家一起聆听着电视墙上转播着罗姆尼在波士顿总部发表败选宣言,“我和妻子安罗姆尼(Ann Romney)将与大家一起诚挚地祝福奥巴马和这个伟大的国家。”听完罗姆尼的演说,奥巴马的竞选会场掌声四起。

  据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报导,截至北京8日上午7时,奥巴马获得6024万581张普选票,拿下303张选举人票;罗姆尼则得到5749万9048张普选票,虽与奥巴马仅约200万张选票之差,却只拿到203张选举人票。

  美国人选择再次相信奥巴马的改变与向前进;并共同为胜利者欢庆,为落选者的风度鼓掌。

  胜选感言

  四年前,奥巴马经典的胜选演讲,叙述的一个美国梦成真的故事。他谈种族、性别歧视、谈竞选的艰难、小额捐款的力量。强调自己与支持者共同创造了奇迹。奥巴马还勾勒了美丽的愿景,包含改善经济、保护环境、以及美国的国际责任、和点亮世界的民主之光。

  “是的,我们做得到!”(Yes We Can)这句话贯穿了2008年的胜选演讲。

  2012年,奥巴马的演讲主轴除了肯定民主价值,更强调消弭对立的决心

  奥巴马说,民主在一个有着3亿人口的国家有时可能是嘈杂、混乱和复杂的,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信仰,做出抉择时自然会存在争议,但这种争议是一个自由的标志。而且尽管存在分歧﹐但大多数人都对美国的未来都有着共同的希望。

  奥巴马还提醒民主的可贵,“我们永远不应忘记﹐就在我们讲话之际﹐遥远国度的人们现在正冒着生命危险﹐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能够对重要问题进行争论、像我们今天这样投票的机会。”

  他还对所有的美国人民说到,“无论我是否赢得你们的选票,我都已听到你们的声音,并从你们那学到了东西,你们将使我成长为更好的总统。”

  演讲结束,会场飘下胜利的象征美国的红、蓝、白彩带,奥巴马带着家人与竞选团队,向台下深深的鞠躬。“谢谢你们再给我四年,”奥巴马晚间在他的个人网页中写下。■

Pic from Obama's Facebook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唐家婕

唐家婕

22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台湾台中人,财新《新世纪》特派华盛顿记者。生长于民主运动兴盛、台湾经济起飞的80年代。在台湾大学社会、会计学系学习之后,渴望更多贴近世界的机会。新闻是我的起点,我相信冲突才能带给人生无限可能。 火线评论:http://www.caing.com/tangjiajie/ 电子信箱:jiajietang@caixin.com

文章